3到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若是教育不当,则会给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一层阴影。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现在很多家长过分强调要让孩子有“抗挫力”,甚至用起了“吃苦教育”,希望孩子能从小就明白生活的不易,将来才能努力。但实际上,如果过度“吃苦”,尤其是从小就让孩子吃这3种苦,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被磨掉,将来反倒会一事无成。 这个阶段,如果家长在无意之间让孩子吃了这3种苦,很有可能会磨掉孩子的自信,让孩子陷入自卑的心理中。 留守的苦 或许很多家长因为物质条件的落后而不得不离开孩子去大城市里辛苦打拼。而这样的选择也就让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留守的苦并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由年迈的长辈代为抚养的。而隔代抚养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善于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大多数的长辈只能照顾到孩子的衣食住行,但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并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控。 而留守在家的孩子除了要面对每天思念家长的苦楚以外,还要被别的小朋友指指点点。很多孩子会因为别的小朋友的嘲笑而感到难过,而他却不能找到人去诉说自己的苦闷。长此以往,自然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 不仅如此,如果长久地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渐行渐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有可能就会转移自己的情感寄托目标。而孩子的情感寄托目标很有可能就是身边的某个与自己遭遇同样困境,年龄相仿的同伴。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会比较差,很有可能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染上某些恶习。 打击的苦 或许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非常认同“棍棒教育”的做法,对于孩子犯错行为更是抱以零容忍的态度。 因此就有可能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有些家长还会用过激的言语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这些言语攻击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当中,无法自拔。 不仅如此,处于被打击状态的孩子的性格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第一可能会因为家长的负面评价而慢慢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而不得不戴着面具生活。第二就可能会因为家长的言语冲击而变得非常叛逆,索性破罐子破摔。 “穿别人旧衣服”的苦 贫困的家庭无法负担过于高昂的衣物支出,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让孩子经常需要穿着别人的旧衣服去上学,这会让孩子在那些穿着漂亮新衣服的同学面前感到非常自卑,认为自己就是落后于别人的。别人光鲜亮丽,而自己却灰头土脸。 不仅如此,经常穿一些偏大或者款式过旧的衣服,会影响孩子的审美,将来即使孩子能自己选择衣服了,也还是不会挑适合自己的衣服,这对处于“看脸的世界”的孩子来说是影响一生的问题。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