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学习? 现在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对孩子的学习,父母都非常用心,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大以后有一个好的未来,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但是学习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再加上生活中存在一些新鲜刺激的事物,如电视、手机、电脑等,这些对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孩子更多的能力,很多父母不得已只能逼迫孩子学习。如果缺少父母的提醒或者监督,孩子一心想着玩耍,心里根本就没有学习这回事。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学习呢?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没有自觉性的原因。 1. 孩子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只是一种任务,无法从内心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孩子甚至有逆反心理。 2. 依赖性强 孩子每次写作业,如果少了父母监督和逼迫,都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父母的这种监督行为,表面上是为孩子负责,实际上只能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性。随着孩子这种依赖性的形成,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就变差。 3.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父母由于受自己原生家庭和文化程度的影响,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他们用了错误的方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不但不能收到良好效果,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况。 自主学习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不如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1、提供学习空间 孩子从一出生,父母就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切事情也是大包大揽。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对父母产生依赖,从而失去做事的自主性。 在学习方面也是一样,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看到写错了会忍不住的指指点点;在上学的路上时常看到大人为孩子背书包;放学后家长帮着孩子做值日……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干涉过多,从而让孩子认为很多事情和自己无关。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的相关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平常让他们整理自己书包,收拾文具,上学自己背书包,这样的小事让孩子亲自去做,这样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也是为自己而学,自然就会更加努力学习了。
俗话说:“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想要孩子有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家长应该位他们制定一系列的规矩。 因为大人的时间是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学习。给孩子制定规矩后,一方面能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对孩子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在规则的约束下,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促使孩子主动地学习,这样家长目的就达到了。 3、制定合适的目标 生活中,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希望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名列前茅。 由于父母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学习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更有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主动了。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学习。 4、适当给予鼓励 父母在孩子取得成绩时,一定要给与孩子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适时鼓励,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欲望和情绪,可以促使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的长期付出。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究竟长大成为一个什么的人,取决于家庭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