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好奇那些能够自主学习的孩子,他们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是否有方法能够同样做到呢?然而大部分不乐意学习的孩子,在家长们着急万分的时候,怎么都不想学习又是源于哪些障碍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克服什么呢? 我们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明白角色定位:孩子是选手,父母是教练,我们用很多实际案例来给大家讲述众多不乐意学习的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随着相关指导和情境梳理,逐渐有了好的进展,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启发。 一、想要自主学习要从哪些要素做起? 要自主学习会涉及的三个核心要素,也让我们很好地理解了,不想学习的孩子们是基于哪些模块而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毕竟自主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牵涉到动机、方法和管理这三个核心要素,并要将这些要素融入在一起保持协调一致,才能获得好的成效。 一、小斌的案例,在足球课上的时候精神抖擞,但是学习时昏昏欲睡,而马上要小升初考试了,何去何从横亘在小斌的抉择里,开始思考怎么办呢。指导老师给了他一步步的梳理,在其中就是对动机的厘清和燃起,从他喜欢足球这个切入点开始分析,他想从事和足球相关的职业,但是对于职业足球运动员自没有信心。 这个时候老师和小斌梳理了他喜爱的足球相关的领域,让他首先不局限在对职业足球员这个可能无法实现的道路上,同时将热情继续延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对首要解决的对学习昏昏欲睡的问题上,发现究其原因是睡眠和时间的不足,导致学习时没有精神,那么安排好作息时间可以解决这一点,同时因为基础差无法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这一点也针对性的去找辅导。 在这样的一步步诊断下来,小斌发现不想学习这个宽泛的感知被具体的可实行的方案代替了。动机上,无论是与足球相关的任何领域都需要有基本的学习成绩作为敲门砖,在方法上,针对性地找老师补差,同时管理时间和精力安排,让学习进度在可掌控范围内,三个方面的层层落实,让小斌有了自主学习的具体框架和流程步骤。 二、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从哪里做起? 对于上个例子中的小斌找到自己动机落实并改善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在小强这个例子里,则侧重在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总是上课很困,然后听不懂课上老师讲的,于是只能课后上补习班,然而上补习班造成晚睡,第二天又提不起精神,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不好,于是补习班,补习班影响睡眠,造成上课效率不高,于是放学又去补习班。 在这里案例中的指导老师给出了学习中的重要三环,它是学习的基本流程,也是学习的良性循环,那就是:预习,提高兴趣;听课,打好基础;复习,变为己用。 预习提高兴趣是让我们在对于课程的熟悉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课程内容,它主要是让人能够了解所学内容,并且明了哪些内容是自己不理解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针对性的听课和找解决方法。 对于打好基础,首先是要理解一个学习公式,那就是“时间*效率=学习量”足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就是很好的学习量,那么在学习时间和效率之间,听课不专心可以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三个维度去着手。 对于笔记记录,不仅是在读课程复习时可以回溯变为己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在提炼课程关键词,让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归纳能力的一种方式,对理解吸收课程是极为有好处的。 以上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三个环节,并且在这三个环节中,去促进吸收,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是极为必要的。 三、燃起学习的动力,获得完美蜕变 不管是从小斌的案例,还是小强的案例,都是在学习上给我们启发,特别是在小斌的案例里,不管是从学习动力的燃起,还是具体方法的实践,都有在层层梳理间给我们罗列出来,让我们从思路上清晰学习原来是这样有层次且可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制定目标上,可行的计划,良好的习惯,是让人一步步落实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比如书中列出的一个小调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测的20条,就是在对于确定哪一个学习步骤或流程上自己欠缺,去逐个击破,比如说是专注力的缘故,还是复盘的缺失,干扰环境的缘故,抑或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等等,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人能够得出自己需要调整的习惯。 在习惯的调整中,让学习动力清晰起来,落实在学习的践行里。所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是基于你相信自己,想要学好的意愿。 孩子是选手,父母是教练让我们父母从自身做起,理解教练是一种指导与陪伴,让选手燃起自己的动力,教练给予合宜恰当的方法,孩子作为选手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收获自己的成就感,获得完美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