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又看见家长们在讨论:“给孩子讲道理,他不听怎么办?”这一问题,有不少父母纷纷表示认同: 孩子一上街,就要买玩具,而且买的都是家里有的,不给买就撒泼打滚,哭闹不止,甚至还动手打人。 跟孩子说了不要把水撒地上,地板滑会摔跤,还故意气父母,就是不听劝告,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一遍遍地给孩子道理,起初他可能还听一听,但后来,他要么不听,要么当做没听见。那是孩子耳朵出现问题了吗?显然不是。 不少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孩子不听劝告,并且非常抵触我们讲道理。”那我们该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7/38/55定律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7/38/55定律”。它讲的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55%是通过看,比如我们的手势、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38%是通过听,比如我们说话时的语调、语气、速度、声音大小等;只有剩下的7%,才是纯粹说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他真正能听到的,只有7%。而剩下的93%,他是在看你的肢体语言和听你的语气语调。 而如果我们的肢体语言和语调是愤怒的、吼叫的,孩子的大脑就会察觉到危机,此刻他脑海里会出现三种反应: 攻击、逃跑、呆住。(可以参考我们跟伴侣吵架,即便你讲的是道理是事实,但伴侣要么不听,要么反击。) 小一点的孩子,在听我们讲“道理”时,他可能是呆呆地看着你(呆住)。 而懂得反抗的孩子,他可能会顶嘴(反击),或者装作听不见(逃跑)。 孩子的大脑,接收到了你93%的身体语言,却恰恰没有收到你最想表达的那7%的内容。 于是,你不得不一次次讲,一遍遍讲。然而,研究表明:重复的频率与说服的效果是呈“倒u曲线”。 也就是说,过了恰当的次数,你说得越多,越唠叨,说服对方的效果就越差。 高层次父母善用 “作为父母,难道就不跟孩子讲道理,不教他做人的准则了吗?” 我们之所以跟孩子“讲道理”,是希望他能按正确的方法行事,有良好的品德不走弯路。但其实,想要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有很多种方法。 我们可以试着做这两件事: 1.让孩子学会爱你
2. 夸孩子
哪怕他只是把纸屑扔进了垃圾桶,你也抓住机会夸: 事实(fact):我都没提醒你就把纸扔进垃圾桶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放弃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并且也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爱你,这比讲道理强上千万倍。 |